主页 > 历史真相 > 聂荣臻的结拜兄弟竟是亲伯父

聂荣臻的结拜兄弟竟是亲伯父

2015-04-21 08:34

 

单击关闭预览1 聂荣臻(1899-1992),字福骈,四川江津(现重庆市江津区)人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,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。终年93岁。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,1924年10月,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。1925年聂荣臻从苏联回国后,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,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,并讲授社会发展史、政治工作等课程。在黄埔军校期间,与陈铭枢族叔陈均平相识,两人经常来往。不论是对工作、生活的体会,还是对局势的看法,两人都聊得相当投缘。两位满怀豪情壮志的热血青年常常相约,一起散步,谈论军事、武术,探讨兵书兵法,慢慢成为知己,朋友之交也发展成为兄弟情谊。两人同心同德结为异姓兄弟,一起写下结拜兄弟的帖子,互相交换相片。同时在神佛面前跪拜,烧香许愿:两人永远是兄弟,保证同生死共患难。南方人习惯把结拜兄弟称作换贴兄弟。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,聂荣臻任军委特派员、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,后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参与向北伐军中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。1927年8月1日,聂荣臻参加领导南昌起义。1927年12月,参与领导广州起义。1928年,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,后在香港、天津、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。1931年12月转往根据地任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。1934年10月参加长征。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重要作用。1949年秋与徐向前组织开国典礼大阅兵 。之后主要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,致力于军队武器装备加强国防建设。

2 陈均平(大约1900-1948),字公权,广东合浦(今广西合浦)白沙镇宏德村两甲水人,家住陈氏祠 堂北侧。陈均平身材高大,排行十八,童年在本村大书房读书。他和同村孩子一样,从小攻读文化、苦练武功。他除了习文练武,农忙时节还得帮家里人干农活。农村的孩子,从小就能吃苦,不怕脏不怕累 。他力气大,能干大人的活。平时农闲,从大书房出来,吃了饭,一群顽童打拳踢腿、练习刀棍、做游 戏、游水、爬树摘果抓小鸟,烧窑窑番薯,无所不为。童年一天天过去,他一天天长大,武功也一天天 长进。一次他以木架床试功力,一拳击在床沿上(客家话称为床嫲),留下拳垂的痕迹,可见功力之大 。陈均平的师父李宗海是广东武林高手。他敬仰雷州参府,要为雷州参府后人传授武功,来到两甲水 。大家对李宗海的豪情壮义深受感动,拜他为师。师父传授的南拳主要有十字穿花、侧身虎、四门点打等套路,还有少林套路铁锁匙。还有双刀、棍棒等兵器套路。最有趣的武艺算是铁锁匙了,这个套路动作要求在木桩上演练和搏击,难度很大。好几十根高约两米的木桩成五点梅花状排列成方阵,所以称为 梅花桩。梅花桩功夫用的马步是丁八马,攻防都是侧身姿势,所以侧身虎套路也可以在梅花桩上练习。二字马上不了梅花桩。二字马特点是稳重有力,但不灵活。师父边示范边讲解,指导徒弟对练。陈均平学好每一个动作,将师父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。有一次,他站桩屁股翘起,师父“啪”的一巴掌打在屁股上。师父传授攻防原理:长打短快打慢,高打矮强打弱,凭心计靠功底;有千变万化,无固定招式。正所谓严师出高徒,在师父精心指点下,陈均平学到了真功夫。

3 1925年2月,陈铭枢参加东征粤东军阀陈炯明,获得胜利。当时占据高、雷、琼、崖、钦、廉、罗、 阳八个专属地区的军阀在当地强征暴敛民不聊生。陈铭枢于同年10月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南征,任南征军总指挥(后改任第1路指挥),收复广东高州(今茂名地区)、廉州(今广西合浦地区)等地。陈铭枢与陈均平同一个宗族,晚一个辈分。陈铭枢将军是个天才军事家,善于指挥军队作战。为了加强军队作战能力,提高作战效果,陈将军在军队休整期间对士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,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如今日的特种部队训练,所以陈将军的部队英勇善战,在民国军事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。此是后话。陈将军对陈均平的功夫有所了解,邀请他到广州师部担任武术教官。陈均平一到师部就开始协助陈将军开展军队的休整,调整军事训练项目。他主要职责是指导士兵学习武术套路、苦练拳腿刀棍基本功,然后指导他们掌握格斗攻防技术技巧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,士兵的素质提高了。然后,陈均平协助陈将军进行军队野外阵地作战模拟训练,军队战斗力迅速提高了,他也就受到官兵们的敬重,大家成了好朋友。1926年7月陈将军率领的第10师北伐,因战功显著被称为“铁军”,可以说陈均平对军队的休整起了重要作用,此是后话。陈均平和陈将军抓紧军队的常规训练,叔侄两人也常常抽点时间到黄埔军校拜访军校领导。陈均平慢慢认识不少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人,其中就有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聂荣臻。两人经过多次来往,彼此了解,很快结成换帖兄弟,前面已经详述过。

4  陈均平在广州师部任职期间,有缘结识不少军政界重要人物:蒋介石、周恩来、毛泽东、陈济棠等人。说起陈济棠,脾气有点怪怪的。老乡去广州向他要官做,他用粗口大骂“叼那媚姿白!”不计较的就留下来当差甚至当官。有的老乡看不起陈济棠:“什么司令!粗言烂语,给官我也不当!”就走了。陈济棠说,受不了委屈的人心胸狭窄,还能当官?有一次他小老婆被黄牛绑架。他气坏了,见到黄牛就抓,当街打死。不久,那些被广州人称为黄牛的黑势力被打怕了,见到说客家话的人就赶紧闪开。陈济棠告诉陈均平说,在广州,讲客家话就行了。陈均平还结识一批江湖怪杰,并成为挚友。有一次他接受好友邀请,与聂荣臻一起到茶馆喝茶。同喝茶的还有同一师部的连长夫妻两人,据老前辈分析说,估计连长夫妻两人有可能是共产党的人。喝茶间,好友请陈均平表演武功,就是在另一张茶桌上击打桌面。陈均平气运丹田,砰的一拳击在桌面上,顿时留下一个拳的痕迹,博得众人喝彩。好友又请连长表演。连长的妻子说不必了,愿意代他演丑。只见女士卷起袖口,收起五指捏紧发力,用指背咚咚咚几声敲击。看上去并没有用力的样子,坚硬的酸枝木桌面上竟是一排笔直的痕迹,令众人吃惊不已。后来不久,陈铭枢将军奉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命令,要率领师部官兵参加北伐战争。陈均平辞去广州师部教官之职,叔侄两人依依不舍,握手告别。

5  又过了不久,陈均平来到黄埔军校向换贴兄弟聂荣臻辞行。几个月来,兄弟两个一起漫步珠江畔,俯身捧起清清江水。越秀山上的五羊聆听过他们的欢声笑语,黄埔港的海水留下过他们亲密无间的身影。白鹅潭的小舟上他们促膝谈心,黄花岗的陵墓前他们指点江山。亲切的兄弟情谊真是比山高比水深。想到从今往后再也难见一面了,两人的心情分外沉重。此时的黄埔港上空乌云密布,遥远的天际间传来阵阵闷雷,一场电闪雷鸣的疾风暴雨即将来临。他们知道,人生要经历多少场凄风苦雨,要闯过多少个激流险滩。如今兄弟就要从此分手天各一方,再也不能同甘苦共患难了,只能是声声珍重、挥泪告别。轮船“呜呜”几声,离开黄埔港,向西南驶去。陈均平回到海边老家。每每跟父老乡亲聊起,他总是对连长夫妇的功夫表示相当佩服。说什么古人云一山比山高处处有能人,这句话一点也不假。一个连长老婆的功夫都那么好,连长的功夫不就更加犀利了?军中不就更加是卧虎藏龙了?回想起他能在广州结识这么难得的武林高手,一起蹉商武艺,真是此生无悔。他与聂荣臻有缘相识相知,彼此关怀、情同手足,结成换帖兄弟也就是三生有幸了。(待续)

附注 1  陈均平 三兄弟:哥哥陈均葵,字学侣,排行十五,比三弟年长九岁。弟弟陈均通(1904年农历十一月十三-1988七月初三),字彦达,排行二十。三兄弟与当年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当组长的陈康松同曾祖父。曾祖父陈清濂,字芳溪,清末武显将军,任大清帝国布政使广西补用分司,曾招安冯子材部。祖父陈才业,字俊卿,清末武功将军,先后任两广督标左营、中营、右营守府,雷州参府(统领高雷琼廉即广东下四府军队),父亲陈灼元,字少俊,官职不详,生瘁年月不详,因家族内部矛盾,被陈世龙枪杀,时间大约是1915年。

附注 2  堂兄陈世龙排行十六,是二伯灼相第二子。据族人说,他当时才十几岁,受人挑拨唆使行凶,畏罪潜逃。长大后对罪行相当后悔,做了赔礼道歉。陈均平患病期间,他悉心服侍到最后,见证他们的骨肉之情。他大约于1965年去世。

附注 3 镇海楼在越秀山的山顶上,俗称“五层楼”,建于明朝初年。历史上曾五毁五建,1928年重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。据族人讲,聂荣臻与陈均平兄弟俩当年在此询问历史,当地人说,2000多年前,镇海楼曾经是南越王妃子的梳妆搂。

附注 4  广州别称“羊城”和“穗城”,源自古代传说:五位仙人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,降临广州,五只羊嘴里各衔一扎稻穗。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,祝福年年丰收。仙人腾空而去,羊化为石,留在越秀山上。如今越秀山上的五羊石雕就是根据古代传说雕塑的,时间是1959年。石雕在镇海楼西面,距离有300多米。

  

   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:南海潮歌 [http://www.nanhaichaoge.com]
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nanhaichaoge.com/a/lishizhenxiang/2014/0523/1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