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民国故事 > 少将的情劫 (5)(3)

少将的情劫 (5)(3)

2022-11-20 16:00

89 金小妹说的没错,农村的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卖出去了。当然,十七八岁卖的是比较多。乡下人说的“卖女”其实是嫁女,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更不是跟卖东西那样摆在圩上卖。不过,说“卖女”也说得过去,因为嫁女可以得到男方的聘金和彩礼,与此同时,女儿卖出去就是人家的了。所以,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嫁女就是卖女。金小妹从记事起就看到村里村外的人卖女,也常常听到大人教训女孩子:“斩你大番,不听话就卖了你。”女孩子还没长大,听到爸妈说要卖她,就马上变乖了,叫干什么就干什么。金小妹的表姐王晓君十六七岁了,长得身材高大体态丰满。因为家里缺少人手,里里外外都得靠她,所以还没有卖出去。这可冒犯了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。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,甚至当面嘲笑他们一家子。年轻的王四嫂笑嘻嘻地说:“你看王大妹胸口那两只大柑,快把衣裳撑破了。”大家掩着嘴笑。王大爷气哼哼地说:“这么大了还不卖出去,伤风败俗啊。”王大妈叹了口气说:“咳,两个奶子这么大,难看死了,她还以为她有多威风呢。”王五叔更是阴阳怪气,他说:“威风?呵呵,等着瞧吧。到时她两头不大中间大,我们王家的风水就给污秽了!”王三婶年长些,人也实在些,就说:“人家也有难处啊,不要把话说的那么难听,大家都是自己人。”一天中午,王晓君的老妈正在一棵高大的荔枝树下刮薯皮。王三婶走过去说:“大嫂,刨番薯啊。”王大嫂说:“是啊,刨几条番薯煮番薯汤做午餐。三婶坐,满地凳。”王三婶坐在树根上,问:“大妹呢?”王大嫂说:“大妹啊,去矮岭担柴,快回来了。”王三婶问:“大妹今年几岁了?”王大嫂说:“她啊,十七了。”王三婶问:“有主头了吧?”王大嫂说:“还没有。”王三婶说:“大嫂啊,大妹都长这么大了。俗话说,养大猪好看,养大女就不好看了。听婶子一句话,找个好主头,早点卖出去为好,免得兄弟子叔说长道短。”王大嫂低下头去想了想,说:“我也知道,女孩子长大了不卖出去,留在家里是难看。但老弟老妹都还小,还干不了多少活,实在是没办法啊。”王三婶看看一时说服不了王大嫂,就建议说:“大嫂家的难处大家都知道,但妹子大了就得卖出去呀,这是风俗习惯,也是王家规矩。你跟大哥商量商量,尽快卖出去吧,你说呢。”

90 王大嫂听了,想了一会儿,觉得是个好办法。她说:“好,我跟我那斩千刀讲讲看。”王三婶说:“你们家里的事两个人要好好商量,千万不要争吵。”王大嫂说:“知道了,三婶。争吵会伤气,还教坏孩子,传出去也不好听。”王三婶说:“还是大嫂明事理,我回去了。”王三婶前脚刚走,王大哥后脚就到。他说:“还没刨好啊,我肚子都饿了。”王大嫂说:“刨好了,快烧火。”两人走进厨房,一个烧火,一个洗番薯。王大嫂说:“王康,跟你商量件事。”王大哥说:“有什么事你就讲啦。”王大嫂说:“是这样。大妹都大了,你说怎么办好啊?”王大哥说:“大就大了喂,还要怎么办啊。”王大嫂将切成小块的番薯倒进砂煲里,加了一杓水,将砂煲搁到灶上。她说:“斩千刀,大了就不理她了?”王大哥说:“大了就懂事了,还要怎么理啊。一个人做工顶两个,不好么?”王大嫂说:“不是说不好,就是人家说的话难听。”王大哥说:“你是拉尿听到竹壳响吧,我怎么没听到呢。”王大嫂说:“你个鬼打,人家不说给你听,你好威哦。”王大哥问:“说什么啦?”王大嫂说:“不就是说大妹都长这么大了,奶鼓丫叉,还留在家里,不怕人家说闲话。”王大哥听了感到好笑:傻老婆平时是有点凶,但说起话来还真是有点滑稽。他说:“丢你妹,别说的这么好笑。”王大嫂骂他说:“你个不知羞,还笑,脸皮厚过菠萝皮。”王大哥忍住笑,他问:“那该怎么办?”王大嫂说:“找个好主头,卖出去呗。”王大哥说:“你以为是卖猪卖狗啊,得先问问大妹才行。”两人还没把话说完,就听到门外熟悉的脚步声。他们知道,女儿担柴回来了。王大嫂拿起一条面帕,走了出去。看到女儿满身大汗,便心疼地说:“快擦干,别缩了汗。”乡下人说的“缩汗”,指的是着凉。王晓君擦着汗说:“好重啊,担出一身汗。”王大嫂说:“不要担那么多,伤了身体得了病,就卖不出去了。”王晓君说:“阿婶,不卖就不卖呗,在家帮做工。”乡下很少有人称呼父母为爸妈的,据说假如子女与父母“不相生”的,叫爸妈会“相克”。王大哥说:“好了,吃番薯汤。”王晓君问:“阿叔,老弟老妹呢?”王大哥回答说:“他们牵牛到门口岭去放了,我们先吃吧。”三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番薯汤,说说笑笑,气氛相当融洽。

91 三个人正说说笑笑地吃着番薯汤,姐弟俩回来了。王大哥说:“老弟老妹,快吃午饭。”老弟最小,才四五岁,爱跟二姐去放牛。老妹大些,比老弟大三四岁。她问:“阿叔,今天午饭吃什么啊?”乡下的小孩子跟大人说话要先称呼,否则就会被指责没有教养,会让父母感到丢脸。王大哥说:“吃番薯汤。”王大嫂说:“吃了番薯汤,再吃粥过嘴。”乡下人不论是吃什么,最后都得吃点大米粥,或者喝点米汤,叫做“过嘴”。每当吃东西,大人都提醒小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王大哥问:“二妹,今天又打阿五了吧?”老弟跟同曾祖父的兄弟排第五。二妹说:“没有啊。今天他不知道有多听话,我打他干什么。”阿五说:“没有打我?我想爬到树上掏鸟窝,给二姐抽了两三鞭,疼死了。”王晓君心疼老弟,就说:“二妹,阿五还小。他还不懂事,你要让让他。”二妹说:“这也能让的吗?阿婶说过不准老弟上树的。他不听我就抽他。”王大哥说:“兄弟姐妹都合不来,还能合得谁啊。”二妹懂得爸爸说的话一定有道理,但心里还是有点不服,就只好嘴嘟嘟地说:“知道了,阿叔。”农村孩子从小就接受家庭传统教育,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王大嫂说:“阿五啊,不要上树,跌下来跌蹩脚,就娶不到老婆了。”阿五气呼呼地说:“我不要老婆。”惹的大家哈哈大笑。晚上,王大嫂跟王晓君聊天,都是三姑六婆男婚女嫁的事。王大嫂说:“大妹,你大了,也要想想了。”王晓君说:“老弟老妹还小,我要在家帮手,过两年再说吧。”王大嫂好说歹说,王晓君才勉强答应了。第二天,王大嫂去平坡村探外家。大家又一次见面,别提有多开心了。王大嫂跟外家的人聊起王晓君的婚事,舅婆说:“我高岭村外家的兄弟有个儿子,书名叫做邓传发,也有十七八岁了。人长得挺不错的。”王大嫂问:“也许他有老婆了呢?”舅婆说:“还没有,他还在读书呢。前几天我还问起他们家的事。他挺老实的,什么都跟我说。”王大嫂听了,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了,她说:“这么说就由舅婆做媒最合适了,但不知道成不成啊。”舅婆说:“放心吧,两头都是我的亲戚,包成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撮合,王晓君和几个大婶大嫂去看家门。王晓君看到邓传发长得英俊、家境又好,心里感到很中意。良辰吉日定好了,王晓君准备出嫁。

92 金小妹要比王晓君小三五岁,两人最合得来。那时候的中国社会民风淳朴,讲亲情重友情。王晓君出嫁那天,金小妹早早催她老妈跟她一起去到王家寨。两个女孩子见了面,笑得嘴巴裂到耳朵根。两人手拉着手,又蹦又跳。金小妹说:“表姐当新娘了,我不知道有多高兴啊。”王晓君说:“你不也很快就要当新娘了吗。表妹,要记得告诉我哦。”金小妹说:“规定记得啦。”王晓君说:“做新娘有很多事要做的,不能跟你玩,你看就是了。”金小妹说:“知道了,表姐。”两人正说着话,响起了鞭炮声。邻家嫂嫂给王晓君梳妆,边梳边唱:“一梳涩二梳结,三梳梳出头皮血。”王晓君问:“大嫂啊,以前你当新娘也是这样唱的么?”大嫂说:“规定是了。记得啊,今晚新郎家里的人为你们挂蚊帐,也唱歌的。”王晓君问:“怎么唱啊?”大嫂唱:“蚊帐挂得高,底褂臭奶臊。蚊帐挂得矮,夜夜有双枴。”金小妹和几个女孩子在旁边偷听,忍不住嘻嘻的笑。梳妆打扮之后,大嫂帮表姐穿嫁妆,同时唱:“大红绸缎着身上,阿妹今日好风光。等下盖上红头盖,马骝变成威新娘。”滑稽的歌声让孩子们笑破肚皮。王晓君穿好嫁妆,又响起了鞭炮声,哭嫁开始了。粤西乡下女子哭嫁主要是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,同时抒发骨肉分离的伤心情怀,哭三朝。王晓君的老爸老妈婶姆姑嫂来到大厅就座,每人手里拿着一块新手帕。王晓君接过大嫂给她的手帕,两手捂住脸,边哭边唱:“日头出来在东边,今日我有好姻缘。喊出爷娘给我拜,爷娘功劳大过天。”王晓君越哭越伤心,金小妹也陪她流眼泪。王晓君的老妈擦了擦眼泪,唱道:“炮竹声声震破天,今日送女出家园。好比斑鸠飞出窝,骨肉分离难再见。”王晓君哭了爹娘哭姑嫂,大家也跟她对哭,场面悲痛壮观。又是一阵鞭炮声,迎亲队伍来了。待他们吃过酒席,大嫂给王晓君盖上红绸头盖,由迎亲大嫂背上轿。王晓君骂了媒婆骂轿夫:“日头出来阵阵高,来了一群斩千刀。二话没说扛走我,咒你倒霉又折道。”四个轿夫吃饱喝足,抬起大花轿就走。听到轿里的新娘唱山歌骂他们,一个个乐得不行。八叔最妖怪了,他说:“新娘那两只奶,石牛那么大,你们说新娘重还是那两只奶重?”六哥抢先回答:“奶重啊。”大家放声大笑:“哈哈哈!新娘都不重,奶重?”

  

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:南海潮歌 [http://www.nanhaichaoge.com]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nanhaichaoge.com/a/minguogushi/2015/0207/334.html


标签: